资本增值重要还是股息重要
年轻的我,一路来靠着摸索,直到一段时间过后,在股票投资上跑的策略,都是注重资本增值,不是股息。现在的我跑的策略是否有改变,还有待考验。
在选股与买入股票时,我非常注重股息。我注重股息,不是因为我要它的股息。奇怪,注重又不要,是不是自打嘴巴,很矛盾?
没有,一点也不矛盾。先压下疑问听我说。
买入一个股票时,我很注重那个股有没有给像样的股息。听好,是像样的,不是有没有而已。能够年年给像样股息的股,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司肯定是赚钱的,还是那种相当赚钱的。除了赚钱,现金流一般都不会有问题。当然公司总不会笨到明明不赚钱,却年年自讨腰包或向银行借钱给股东像样的股息。年年不赚钱的公司,也不会有银行笨到年年借钱给它发像样的股息吧。所以,从简单的会计原理,年年能够给像样股息的公司,账目表balance sheet 和现金流cash flow 应该已经过关了。
一间公司的底干净了,接下来我就可以免去不少的烦恼,在选择股票时也能省去许多时间去看许多密密麻麻的数据,做许许多多的计算,也不会中做假帐的圈套。我能直接跳去考虑公司的经营模式与前景。投资变得轻松简单的多。
买入了经过财务过滤的股票,我就等着公司的成长,等着公司股票的增值。一旦股票增值了许多,我就会收伞收割了,那区区的一点股息(与资本增值比较),我是不会在意的。
为什么我选择卖出高涨了的股票而不选择继续拥有收取股息呢?原因如下:
1. 作为年轻人,资金还不充裕。先套利了,就会有一笔充裕的现金。过后,我会从套利中抽出一部分作为“花费”或后备花费,减去日常生活的财务压力之外,也能享受投资的成果,享受投资的乐趣,从而能够更加坚持地培养对股票投资的兴趣。
2. 对我来说,资本增值的复利作用固然重要。但是,懂得人生的意义更为重要。要是为了资本增值的复利作用,为了将来更快达到财务自由,而牺牲眼前的“享受”,增加生活上的心理压力与实质压力,我认为有些本末倒置,有些矫枉过正。因为人生没有take two, 我宁愿用更长的时间达到财务自由,也不要将太多“困苦”置入生活中,牺牲年轻时期的“快乐时光”。这就是为何我用那么长的时间来达到财务自由---资本小固然是一个因素,稳打稳扎确保万无一失的同时也不挤压生活素质才是真正的原因。所谓长命功夫长命做,学会了投资,个人的资产年年都能增加,在不牺牲生活素质的前提下,迟些达到财务自由,又有何妨呢?
3. 利用部分利润投资再投资,周而复始,资金总会增加的。到了某个阶段,投资经验丰富了,股票投资的掌控也更能得心应手时,资金也正好滚大了。这时正是投资者大展宏图的时候。这就是为何投资者后期的回酬往往一年就能超越过去开始投资时的二十余年。
4. 在大马股市里,除了银行股与少数行业股如电讯股等表现比较突出,很少其他公司能够长久地经营并壮大。很多公司在风光十年八年或顶多一二十年之后,就没落了,甚至再也没有立足之地了。所以,在大马股市里,能够长期投资的股项其实并不多。这使到大部分的投资者都以波段或周期投资为主要目的。投资一个股项,若干年后看到股价起了相当可观,也就套利了结去了。
5. 在大马股市里(其他市场或许也是如此),牛市熊市都有循环期。一个股,每每在牛市里起了多少倍,然后在熊市来临后,股价又会掉去一大截。股票在牛市里起了几倍,投资者如果不卖出,往往都会在熊市的跌势中彷徨无措。也许熊市刚开始时他能坚持,但是到了中途或后期,相信绝大部分的投资者都会放弃。能够做到与股票长厢厮守的人可说寥寥无几。我自己嘛,早期到一段时间也做不到。后期因为再也没中枪过,不知是否还能做到。所以,要是明知道自己做不到,与其在熊市中途放弃卖掉,赚少了大部分,继续持有又是未知数,倒不如就在获利丰厚时就了结。
6. 要是股票资本增值有好几倍时我们卖了,就会有几倍的利润。下回股市处于低潮时,我们就会有更充裕的资金重新出发。利润滚利润,财富就会增值的更快。要是选择不套利,往往就会为了那区区的股息而让资本增值变成是实际上的消失。要是将来该股不会再起回,也许一二十年的股息也弥补不了那消失了的资本增值。
纵观以上几点,我认为年轻人买的如果不是蓝筹股的话,采用资本增值法投资应该是比较理想与实际的。我们不要迷恋什么理论,什么长期投资。理论毕竟终归是理论,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我们要先自问自己,自己能做到什么,又不能做到什么,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如果大家还不了解自己,要给自己机会和考验,当然没有问题,毕竟投资的磨练是必须通过实战来获取的。
在选股与买入股票时,我非常注重股息。我注重股息,不是因为我要它的股息。奇怪,注重又不要,是不是自打嘴巴,很矛盾?
没有,一点也不矛盾。先压下疑问听我说。
买入一个股票时,我很注重那个股有没有给像样的股息。听好,是像样的,不是有没有而已。能够年年给像样股息的股,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司肯定是赚钱的,还是那种相当赚钱的。除了赚钱,现金流一般都不会有问题。当然公司总不会笨到明明不赚钱,却年年自讨腰包或向银行借钱给股东像样的股息。年年不赚钱的公司,也不会有银行笨到年年借钱给它发像样的股息吧。所以,从简单的会计原理,年年能够给像样股息的公司,账目表balance sheet 和现金流cash flow 应该已经过关了。
一间公司的底干净了,接下来我就可以免去不少的烦恼,在选择股票时也能省去许多时间去看许多密密麻麻的数据,做许许多多的计算,也不会中做假帐的圈套。我能直接跳去考虑公司的经营模式与前景。投资变得轻松简单的多。
买入了经过财务过滤的股票,我就等着公司的成长,等着公司股票的增值。一旦股票增值了许多,我就会收伞收割了,那区区的一点股息(与资本增值比较),我是不会在意的。
为什么我选择卖出高涨了的股票而不选择继续拥有收取股息呢?原因如下:
1. 作为年轻人,资金还不充裕。先套利了,就会有一笔充裕的现金。过后,我会从套利中抽出一部分作为“花费”或后备花费,减去日常生活的财务压力之外,也能享受投资的成果,享受投资的乐趣,从而能够更加坚持地培养对股票投资的兴趣。
2. 对我来说,资本增值的复利作用固然重要。但是,懂得人生的意义更为重要。要是为了资本增值的复利作用,为了将来更快达到财务自由,而牺牲眼前的“享受”,增加生活上的心理压力与实质压力,我认为有些本末倒置,有些矫枉过正。因为人生没有take two, 我宁愿用更长的时间达到财务自由,也不要将太多“困苦”置入生活中,牺牲年轻时期的“快乐时光”。这就是为何我用那么长的时间来达到财务自由---资本小固然是一个因素,稳打稳扎确保万无一失的同时也不挤压生活素质才是真正的原因。所谓长命功夫长命做,学会了投资,个人的资产年年都能增加,在不牺牲生活素质的前提下,迟些达到财务自由,又有何妨呢?
3. 利用部分利润投资再投资,周而复始,资金总会增加的。到了某个阶段,投资经验丰富了,股票投资的掌控也更能得心应手时,资金也正好滚大了。这时正是投资者大展宏图的时候。这就是为何投资者后期的回酬往往一年就能超越过去开始投资时的二十余年。
4. 在大马股市里,除了银行股与少数行业股如电讯股等表现比较突出,很少其他公司能够长久地经营并壮大。很多公司在风光十年八年或顶多一二十年之后,就没落了,甚至再也没有立足之地了。所以,在大马股市里,能够长期投资的股项其实并不多。这使到大部分的投资者都以波段或周期投资为主要目的。投资一个股项,若干年后看到股价起了相当可观,也就套利了结去了。
5. 在大马股市里(其他市场或许也是如此),牛市熊市都有循环期。一个股,每每在牛市里起了多少倍,然后在熊市来临后,股价又会掉去一大截。股票在牛市里起了几倍,投资者如果不卖出,往往都会在熊市的跌势中彷徨无措。也许熊市刚开始时他能坚持,但是到了中途或后期,相信绝大部分的投资者都会放弃。能够做到与股票长厢厮守的人可说寥寥无几。我自己嘛,早期到一段时间也做不到。后期因为再也没中枪过,不知是否还能做到。所以,要是明知道自己做不到,与其在熊市中途放弃卖掉,赚少了大部分,继续持有又是未知数,倒不如就在获利丰厚时就了结。
6. 要是股票资本增值有好几倍时我们卖了,就会有几倍的利润。下回股市处于低潮时,我们就会有更充裕的资金重新出发。利润滚利润,财富就会增值的更快。要是选择不套利,往往就会为了那区区的股息而让资本增值变成是实际上的消失。要是将来该股不会再起回,也许一二十年的股息也弥补不了那消失了的资本增值。
纵观以上几点,我认为年轻人买的如果不是蓝筹股的话,采用资本增值法投资应该是比较理想与实际的。我们不要迷恋什么理论,什么长期投资。理论毕竟终归是理论,实际操作又是另一回事。我们要先自问自己,自己能做到什么,又不能做到什么,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如果大家还不了解自己,要给自己机会和考验,当然没有问题,毕竟投资的磨练是必须通过实战来获取的。
摘自 http://nifong.blogspot.my/2015/10/blog-post_61.html